<address id="lnfrh"></address>

<noframes id="lnfrh">

<noframes id="lnfrh"><form id="lnfrh"></form>

<address id="lnfrh"></address>
<noframes id="lnfrh"><form id="lnfrh"></form>
<em id="lnfrh"><span id="lnfrh"><span id="lnfrh"></span></span></em>

<em id="lnfrh"><address id="lnfrh"><nobr id="lnfrh"></nobr></address></em>
首頁 > 教育 >

做好幼小銜接,這四項準備家長要知道 !

發布時間:2023-08-19 17:04:25來源:網絡轉載
9月是新學期的開始,意味著孩子們即將邁入學習新階段。很多家長在將孩子第一次送進小學時都感到頭疼,因為經歷著從幼兒園向小學轉變的孩子們往往充滿著膽怯、畏懼與不適應的心理,這種時候做好幼小銜接就尤為重要。如何幫助孩子們做好進入小學的準備,平穩地由幼兒園過渡到小學?一起來看這篇文章的分析——

“教育始于孩子讓我們為難的那一刻。”兒童早期會經歷兩次重大時刻,讓教育者最為難:一次是從家庭向幼兒園過渡,從父母的懷抱中走到老師身邊;一次是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,從無憂無慮的童年轉入以科目學習為主的小學。

9月,孩子們的生活翻開新篇章,很多小朋友將開啟正式的小學學習生涯。在上小學前的這個暑假,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家長焦慮不安,擔心孩子無法適應小學階段的生活,擔心孩子可能會輸在起跑線上,于是利用假期拼命補習拼音、計算,似乎將幼小銜接單純地定義為學好這兩門知識。

要打破這樣的困局,我們首先要了解幼小銜接的實質。幼小銜接是從幼兒園向小學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,也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重大轉折。此時,家長處在欣喜與擔憂的情緒交雜中,更要明確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。幼小銜接不僅是知識層面的銜接,更是良好行為習慣、心理品質、學習能力等素質能力的全方面銜接。2021年3月,教育部印發《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指出幼小銜接主要包括身心準備、生活準備、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四大方面的內容。對家長來說,圍繞兒童進入小學所需的關鍵素質的培養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?

身心準備·會憧憬

身心準備,是指孩童需要在身體與心理兩方面做好相應的準備,不僅要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,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,還要觸發孩童對小學生活充滿向往期待、對小學的學習充滿興趣的良好情緒狀態。

對兒童而言,對于環境轉變的感悟更突出于其身份的轉變,所謂安全感是環境適應的習慣內核,所以,提前熟悉小學生活環境尤為重要。家長可在假期通過多種渠道提前讓孩子了解小學生活,例如聊聊小學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,與幼兒園有什么不同,或者可以聊聊父母小學時的經歷感受,還可以提前帶孩子到小學參觀,了解未來學校的校園環境,與熟悉的小學生交流,鼓勵孩子以小學生為榜樣,激發孩子入學的愿望。除了基本的心理建設外,家長還要鼓勵孩子參加形式多樣的運動,來提升自身協調能力,增強孩子體質,也可以通過畫畫、手工、拼搭等活動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精細化動作??傊?,幼小銜接階段重在培養孩子對小學生活的期待與興趣,切記要以積極的態度感染孩子,而不可將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。

生活準備·能自理

生活準備,是指孩童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與習慣方面做好相應的準備,包括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、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,能主動參與勞動,自覺遵守基本規則意識等,主要是為孩子能獨立適應小學生活做準備。

獨立自主是孩子順利開啟小學生活的必備能力,自理能力是生活適應的習慣內核。家長要以真實生活為重要教育場,關注孩子生活能力及習慣的養成。首先,規律作息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開端,家長有意識地按照小學生活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,幫助孩子逐步樹立起時間觀念,引導其有計劃地合理分配時間,做到守時不拖沓。其次,講衛生,會整理,尊重勞動,也是良好勞動習慣與勞動品質的重要內容,減少父母包辦代替,自主穿衣吃飯,或者給孩子打造獨立的物品空間,引導孩子自己分類整理衣物、圖書、玩具、學習用品等,鼓勵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,進而學會珍惜勞動成果,尊重勞動者。再者,增強孩子安全防護意識是幼小銜接不能缺少的內容,家長可以通過繪本、視頻、生活實驗等方式進行安全教育,增強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??傊?,幼小銜接階段要努力讓孩子學會獨立,有能力獨自面對小學生活中的問題。

交往準備·愛交友

交往準備,是指孩童需要為了適應小學集體生活做好相應的準備,愿意與人交往,能與同伴友好相處,做到自尊、自信、自立,進而能在新的環境中建立新的人際關系,結交新朋友,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,主要是為了孩子能適應小學的團隊生活做好準備。

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我們需要在群體中交往,習得相應的社會品性,對于要開始獨立面對小學生活的孩子亦是如此。表達是交往適應的習慣內核,家長應該緊抓于此,通過形式多樣的社交活動,讓孩子接觸到不同年齡段的伙伴,擴大朋友圈,逐漸在交流中消除孩子易膽怯、易畏懼的心理,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溝通能力;通過有趣的游戲、有意義的社區活動,讓孩子在實踐中培養規則意識,體悟誠信品質。孩子在團隊活動中領悟到的合作意識、集體歸屬感、榮譽感等都在為融入新集體做預熱??傊?,幼小銜接階段要賦能孩子以積極的心態與能力,迎接小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。

學習準備·善學習

學習準備,是指孩童需要在學習興趣培養、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做好相應的準備,提升學習能力,培養專注力,為小學學習儲蓄能量。這是幼小銜接中重要的一個部分,但并不是唯一的內容。這一準備是基于身心、生活、交往等方面做好準備之后方能開啟的關鍵一環,其中,專注是學習適應的習慣內核。

在孩子素質培育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當下,學習不僅是停留在掌握學科知識上,還應當著眼于學習興趣的引導、學習習慣的培養、學習能力的提升等方面。首先,要注意呵護孩子的好奇心。好奇是孩子的天性,要將好奇轉化為好問的學習品質,獲得保持學習活躍度的重要動力。其次,要重點關心專注力培養,這一品質可以在靜心閱讀、認真傾聽中得到訓練,手捧好書,親子共讀,自己講故事,或專心聽家人、同伴講故事,都能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。家長也可以在動手實踐中訓練孩子專注力,比如畫畫、手工、迷宮、樂高、拼圖等,都能讓孩子專注于手部的精細動作。此外,獨立思考能力、想象能力也都直接指向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,在自主思考中訓練思維,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開拓發展的諸多可能??傊?,幼小銜接階段是賦予孩子手持“善學”能力,自信馳騁于無垠學海的過程。

幼小銜接是家長眼中的一座橋,那科學而充分的準備,則蘊含智慧之愛與托舉之力。若幼小銜接是孩童心中的一座橋,那借力跨越四大關卡,終將蓄勢為屆時新的騰飛。

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:“教育就是激發生命,充實生命,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,并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。”親愛的家長朋友,助力孩子能成為他喜歡的自己吧!(作者 劉俐宏單位系重慶市巴蜀小學校)

文章來源:人民教育微信號

圖片來源:《中國教育報》,包圖網

(責編: admin)

免責聲明:本文為轉載,非本網原創內容,不代表本網觀點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
?